傭刓抱水含滿唇,暗灑萇弘冷血痕。
紗帷晝暖墨花春,輕漚漂沫松麝薰。
干膩薄重立腳勻,數寸光秋無日昏。
圓毫促點聲靜新,孔硯寬頑何足云!


翻譯和注釋
譯文
端州石工的手藝真是靈巧如神,磨刀采石山頂上,猶如腳踏青天割紫云。
硯臺削磨均勻,注上水,像滿含的嘴唇,硯臺里花紋隱現仿佛萇弘的碧血印痕。
紗帳中白天暖融融,磨動的墨花添春意,輕盈的墨泡和漂動的墨沫散發出松麝的芬芳。
墨汁干潤濃淡,墨腳都均勻穩定,小小硯臺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潔,沒半點濁渾。
用筆尖蘸著墨花,發出細微、清新之聲,那又大又粗的孔硯有什么值得稱頌!
注釋
楊生:硯臺的主人。青花紫石硯:有青色紋理的紫石端硯,是唐代的一種名貴硯臺。青花:即硯上的“鴝鵒眼”。
端州:今廣東高要縣一帶,境內出石硯。
“踏天”句:石工登上峰頂開采硯石,好像拿刀割取天上的紫云一樣。
傭(yōng)刓(wán):均勻地削磨。抱水:注滿水。唇:指硯唇,盛水處。
萇(cháng)弘:周朝人,傳說他死后三年,血化為碧玉。這里形容硯臺里隱約出現的青花紋理,猶如萇弘的碧血。
紗?。╳éi):紗帳。這里指書房。
漚(òu):浸泡。沾水磨墨的意思。松麝(shè):磨墨時候發出松麝的芳香。薰(xūn):香氣。
膩:潤。?。旱?。重:濃。腳:墨腳,即墨錠下端接觸硯石的部分。勻:均勻穩定。
數寸:指硯臺上的墨。光秋:形容墨汁猶如光潔的秋空。
圓毫:指毛筆。促點:用筆蘸墨時的動作。
孔硯:孔子用過的硯臺。寬頑:笨頭笨腦。一作“寬碩”。何足云:不值得稱道。
楊生青花紫石硯歌問答
問:《楊生青花紫石硯歌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的作者是李賀
問:楊生青花紫石硯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楊生青花紫石硯歌是唐代的作品
問:楊生青花紫石硯歌是什么體裁?
答:七古
問:端州石工巧如神,踏天磨刀割紫云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端州石工巧如神,踏天磨刀割紫云 出自 唐代李賀的《楊生青花紫石硯歌》
問:端州石工巧如神,踏天磨刀割紫云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端州石工巧如神,踏天磨刀割紫云 的下一句是 傭刓抱水含滿唇,暗灑萇弘冷血痕。
問:出自李賀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李賀名句大全
楊生青花紫石硯歌賞析
此詩一開頭,就把贊辭獻給青花紫石硯的采制者端州石工,稱他們“巧”技賽過“神”功?!扒伞?、“神”這等字眼,用在這里,卻力透紙背。
接著,用神奇的彩筆描繪采石工人的勞動。唐代開采端硯石的“硯坑”,只有西江羚羊峽南岸爛柯山(一稱斧柯山)的下巖(一名水巖,后稱老坑)、中巖、上巖和山背的龍巖,其中僅下巖石有“青花”。楊生的這個硯,應是下巖所產的“青花紫石”。據宋代無名氏《端溪硯譜》說:“下巖之中,有泉出焉,雖大旱未嘗涸?!庇终f:“下巖北壁石,蓋泉生石中,非石生泉中?!辈墒と藙t在巖穴下面那種水流浸淋的環境中操作。所以“踏天磨刀割紫云”一句中的“踏天”,不是登高山,而是下洞底,踏的是水中天。燈光閃爍在水面上,而巖石的倒影反映于水面,水面就像天幕,倒影就像凝云。開石用錘鑿,李賀既以石為“云”,自然就說用“刀割”了。這里的“天”可“踏”,“云”可“割”,把端州石工的勞動寫“神”了。
“傭刓抱水含滿唇”,“傭”是說把石塊磨治整齊,“刓”是說在石面上雕刻成型。這一句寫磨制雕刻石硯,極言工技的精巧。
“暗灑萇弘冷血痕”,寫紫石硯上的青花。唐人吳淑《硯賦》說:“有青點如筋頭大,其點如碧玉晶瑩?!比藗兯?,即是紫石中隱含有聚散的青花?!肚f子·外物》:“萇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為碧?!边@里以“萇弘冷血痕”來形容硯上的青花。清代朱彝尊說:“沉水觀之,若有萍藻浮動其中者,是曰青花?!保ā镀貢ぜ罚┣嗷ㄔ谒胁棚@出它的美,所以前句用“抱水”。這里用“暗灑”二字,說的是“萇弘冷血痕”般的青花?!凹嗎兣ù?,輕漚漂沫松麝薰”,寫把硯放置在書齋中,在天氣暖和的時候試墨。試墨時用水不多,輕磨幾下,墨香已經飄滿了室內。表面上是寫墨的好——是最好的“松煙”和“麝香”所制;而實際上是寫硯的好,容易“發墨”。
“干膩薄重立腳勻”,仍是寫硯。硯要“扣之無聲”、“磨墨無聲”才是佳品。這塊硯,石質干(不滲水)而膩(細潤),硯體?。ㄆ奖猓┒兀▓詫嵎€重),品質極佳。所以在磨墨的時候,硯腳緊貼案上,不側不倚,在那上面磨墨,平穩勻稱。
“數寸光秋無日昏”,寫墨的色澤很明凈,沒有絲毫的昏暗和朦朧?!皵荡纭笔钦f硯體不大。李之彥在《硯譜》里說:“惟斧柯山出者,大不過三四指?!闭稀皵荡纭钡恼f法。所以末句的“寬碩”,剛好與此相對。
“圓毫促點聲靜新”,是說筆蘸了墨以后變得圓潤飽滿,硯不傷筆毫,拿起筆來點畫,紙上有輕微的細靜清新的聲音,而不是說硯有聲音。這一句由墨寫到筆,但還是歸結到寫硯的美。
以上對青花紫石硯的贊詞已經足夠了,但詩人意猶未盡,忽然來了一句“孔硯寬頑何足云”?!皩掝B”這個詞,有些版本作“寬碩”,其實用“寬碩”與上文的“數寸”對應得更好??鬃用?,字仲尼,后人稱他的出生地為尼山,好事的人取尼山石為硯,借以“尊圣”。然而尼山硯并不實用,徒有其名,所以李賀在詩的結尾處說“何足云”,與起句“端州石工巧如神”意思暗對。一起一結,表面上沒有多少意義,實際上是有內在含義的。詩人心中的天平,稱人稱硯,都是有所輕重的。
這首詩通篇寫硯:硯質,硯色,硯型,硯體,硯品,硯德。而硯的使用,又離不開墨、筆、紙,尤其是墨,所以寫的時候也會涉及。它們雖然是作陪襯的,卻襯托出了青花紫石硯的美。全詩一句接一句,一路不停,絡繹而下,如同纓絡垂下;字句精煉,語言跳躍,沒有一處浪費筆墨,也沒有一處用語晦澀的地方。如果不是十分熟悉硯中的學問,極難寫出這種酣暢淋漓、妥切中肯的詩歌。
精彩推薦:
評論
- 虹裳霞帔步搖冠,鈿瓔累累佩珊珊。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歌》
- 秋風有意染黃花,下幾點、凄涼雨。
- 野色生肥芋,鄉儀搗散茶。
- 更時帶、明月同來,與花為表德。史達祖《醉公子》
- 天低絳闕,云浮碧海,殘月尚朦朧。盧祖皋《太常引》
- 吮癰世所薄,挾纊恩難顧。
- 石城除擊柝,鐵鎖欲開關。
- 把住西風長對、廣寒仙。趙以夫《虞美人》
- 土牛裝罷,候葭琯、先飛律灰。陳德武《慶 * /高陽臺》
- 莫更今秋夕,相思望少微。
- 佇見田郎字,親勞御筆題。
- 閑向梅花樹下行,拜月遙相見。
- 欲求巧笑如生時,歌塵在空瑟銜絲。鮑溶《雜歌謠辭·李夫人歌》
- 贈爾八行字,當聞佳政傳。李頎《送馬錄事赴永陽》
- 為憶人如雪。盧炳《菩薩蠻》
- 行樂方無極,淹留惜晚曦。
- 京兆風仙,遠遠親來度。
- 夜涼江海近,天闊斗牛微。
- 芭蕉開綠扇,菡萏薦紅衣。
- 剩把明珠傾滿斛。